四合茗苑中式设计机构
中国是起初出现古建筑的,也是目前保留琉璃瓦古建筑很多的。“琉璃”一词始于汉代,称为“流离”,后又称“瑠璃”,是泛指玻璃或涂玻璃质釉料的器物。中国古代起初制作琉璃的材料,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。古时由于民间很难得到,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。
影壁上的琉璃局部
中国汉代,曾创造以氧化铅作助熔剂的低温硅酸铅彩色釉,具有翡翠绿色、釉层清澈透明、表面平整光滑等特点。我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件作为装饰物,到元代时皇宫建筑大规模使用琉璃瓦,及至唐代。琉璃的釉料色彩有了较大发展,有黄、绿、蓝、白、赭等色。明代十三陵与九龙壁都是琉璃瓦建筑史上的杰作。
皇宫建筑上的琉璃屋顶
据北宋《营造法式》和明《天工开物》等书记载,当时琉璃釉料的配制和琉璃瓦的烧制工艺,都已具有较完整的规模。制品质地坚实,色彩经久不变,富有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格。如北宋庆历四年(1044年)建造的开封佑国寺琉璃塔,迄今900余年,完好无损而有“铁塔”之称。明、清两代琉璃制品达到了全盛时期。
琉璃牌楼
琉璃起初发明于山西,在******上久负盛名。在历史上山西众多门派的琉璃匠师中,河津的吕家,太原马庄苏家及阳城县后则腰的乔家较为出众。据史料记载,明代阳城境内琉璃工艺达到鼎盛。乔家生产的琉璃,名声之大,有“南有景德镇,北有后则腰”之说。其烧造的琉璃,不仅当地修建殿宇中广泛使用,且在明北京故宫、明十三陵等建筑也有大量使用。
琉璃饰件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,除大型建筑(包括佛教建筑)外,中国大量出现的牌楼也深受影响。如在琉璃牌坊上雕刻的多种花卉纹饰,其中有“莲花”,在佛教中被视为美好,圣洁之物,是吉祥福德的象征。
古建上的琉璃像
琉璃经过历代发展,已形成品种丰富的系列产品。琉璃因色彩鲜艳、釉色光润,一直是建筑陶瓷材料中流芳百世的骄子。其多样的色彩如同给古建穿上了一层精美的外衣,杰出的匠人们的丰富想象力使琉璃出现在古建筑的不同构件上,丰富了古建的形式,是中国古建的一朵奇葩。
琉璃瓦 古建琉璃瓦 仿古琉璃瓦
COPYRIGHT@2018.ALLrights
reserved